和太鼓的基礎: 依照形狀而不同的名稱
在日本許多特殊的樂器裡,像是三味線、琴、尺八等等裡面,最有魄力及存在感的應該就是和太鼓了。而現在,因為和太鼓其實也是個全身運動並有利於健康,所以在日本以外的國家也開始集結了人氣。
和太鼓是?
這是一種原始的打擊樂器。以木頭製作的鼓身上,兩邊鼓面以皮覆蓋,震動皮革來發出聲音。與其他的打擊樂器相比,太鼓震動的響亮聲音是它的特徵。在歌舞伎、能樂、神社寺院的傳統祭典或儀式上都經常被使用。到了現代,太鼓也因為其表演而備受矚目。一般來說,要完成一個和太鼓最少需要3年的製作過程呢。
和太鼓的歷史
因為挖掘出來的埴輪有著持有類似和太鼓物品的樣子,所以應該是從古墳時代左右就已經開始有類似的物品。此外,據說和太鼓在戰國時代是被使用為統率軍隊的物品。
和太鼓的種類
1. 長胴太鼓 (宮太鼓) = Nagadō-daiko (Miya-daiko)
長胴太鼓(宮太鼓)
http://www.nakajimayataikoten.co.jp/
只要說到太鼓,大家會想到的畫面應該都是長胴太鼓。鼓身中間是挖空的,中間是一個空洞。鼓身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材質,但裡面最高級的就是櫸胴 (keyakidō),可以製造出最佳的音色,同時擁有最強的強度及耐久性,而且木紋也非常美麗。雖然可能是比較高價位的物品,但只要選擇到好的櫸胴太鼓,過了100年、200年都還可以使用。
2. 平太鼓 = Hira-daiko
平太鼓
相較於長胴太鼓,這是一個胴 (鼓身) 較短的太鼓。比起長胴太鼓來說,聲音的共鳴較短,響出的聲音也較低。
3. 桶胴太鼓 = Okedō-daiko
桶胴太鼓
不像是鼓身是空心的太鼓,桶胴太鼓的製作方式比較像是在製作木桶,將幾片較輕的木頭合在一起。因為非常的輕,所以特徵是在演奏時會直接包在手上。在青森睡魔祭等等裡經常被使用。
4. 締太鼓 = Shime-daiko
締太鼓
雖然鼓身是空心的,但是運用鈕扣及螺栓等等將皮革系在太鼓上。這樣設計的特徵是可以較容易調整音階。
5. 團扇太鼓 = Uchiwa-daiko
団扇太鼓
團扇太鼓並沒有鼓身,而是在一個圓形的框架上架起皮革。因為看起來很像是團扇,所以被命名為團扇太鼓。敲一下,就會發出比想象中還要響亮並有魄力的聲音喔。
6. 鼓 = Tsuzumi
鼓
在中央較細的鼓身,皮革一樣是覆蓋在兩端。運用鼓棒敲打的鼓是叫做太鼓 = taiko,而這個運用手來敲打的鼓則是叫做鼓 = tsuzumi。
和太鼓的耳
留在系着太鼓的皮革外,多出來的皮被稱為是耳。在長年之下持續使用的太鼓,上面的皮一定會漸漸變得較鬆,所以會需要再次將皮拉緊。如果在製作太鼓時,有留下多餘的皮,那在調整緊度時就會變得更加容易。(照片裡的太鼓有將耳的部份切除)
太鼓達人 = Taiko no Tatsujin
你應該會知道太鼓達人吧? 在世界中也有超高人氣,這個遊戲成功的將傳統、運動、壓力消除、樂趣等等合併在一起呢。
相關文章: Part 2: From Inside a Real Japanese Game Center! Treats & Games Edition
和太鼓與盆舞
與和太鼓有著最接近的連結就是盆舞。如果在日本旅行中有機會的話,一定要去盆舞節玩看看。打鼓的方式很簡單,依照盆舞基本的4個拍子配合,以右右左右4下的拍子持續拍打就是其中的一種拍打方式了。慢慢地前往高臺的中心,並享受在盆舞節大家的目光吧!
相關文章:
Japanese Language: Taikoban o osu (太鼓判を押す)
Rasse! Rasse! Top 3 Valiant Festivals, Brought to You by Japanese